網頁

2013年2月20日 星期三

書摘:麥肯錫寫作技術與邏輯思考1

第1章 訊息 我未必這麼說,但能使你這麼做
懂得分類運用,就能寫一流文章。只要文句中清楚地標示出主詞、述詞(包含動詞、形容詞等,用來表示主詞的動作或狀態),而且文句都是構成某篇文書的零件,都可以算是訊息。換句話說,可以把寫作當成在組合訊息零件。

訊息分三種
描述性的訊息,是表示事物的狀態。相對地,規範性的訊息,則是表示事物應有的狀態,或者人該採取怎麼樣的行動,就如同處方。描述性的訊息還可以在區分為「記述」和「評價」,前者不包含好壞判斷的訊息,後者則有好壞判斷的訊息。


  • 記述訊息:描述事物的景象和現象本身。論證方法有兩種,分別為因果論證法和實證論證法。
  • 評價訊息:表達某依景象或現象的好壞。測量結果並非評價,卻有暗示效果。如果我們希望訊息接受者自己做出評價,那麼我們只要配合對方價值觀的評價項目和評價基準,傳遞出記述訊息,就能夠有效達到目的。(例如:這部引擎的出力達250匹馬力,雖是記述訊息,但若訊息接受者心中的評價項目:「引擎性能由出力決定」,以及評價基準:「250匹馬力的出力算是非常高的」,那他很可能會自行做出評價,這是一部好引擎)
  • 規範訊息:要求事物應有的狀態以及人該採取的行動。經常以「應該怎麼樣」,或者「應該怎麼辦」的形式來表現。有時評價訊息也會被解讀成規範訊息,只要裡頭潛藏著「行動原理」。所謂的行動原理:「不錯的主意應該被執行」。例如:「併購E公司是個不錯的主意」是評價訊息,但也可能被解讀成規範訊息:「應該併購E公司」。規範訊息通常是根據某個特定的行動原理,被推論出來的。
當有人對你說「我聽不懂你在說什麼」
首先,有一種情形是對方不理解記述迅息。例如,他不理解記述訊息當中所用字彙本身的意義。有時候,你使用一些專業術語或慣用說法,導致對方聽不懂。

如果對方已經理解記述訊息的內容,那麼他期待的下一個訊息多半是評價訊息。

當你傳遞出評價訊息,但對方仍然無法理解時,或許應該輪到規範訊息登場。也就是說,你最好在結尾時傳達出規範訊息。

說服對方的前提是,他要理解你的意思。當對方不理解你的訊息時,學會分辨訊息的種類,絕對是一項有利的工具。

故意停留在評價訊息
雖然大多數的時候,接受者讀取完評價訊息之後,會期待接下來出現規範訊息。但當你知道對方心裡的評價項目、評價基準、行動原理時,將自已的主張止於記述或評價,有時候故意不傳達規範訊息,效果反而更好。

傳達記述訊息勾起對方的下意識
只傳遞到記述訊息,這種方法比停留在評價訊息更加委婉。例如:你向一位找停車位的司機傳遞一個記述訊息:「這裡禁止停車」,他大概會自行解釋成規範訊息:「不應該在這裡停車」。

如果你還不了解對方,最好是依序傳遞記述訊息、評價訊息、規範訊息,大致上就不會出錯。總而言之,最重要的是,要依照不同的接受者,思考如何分別運用訊息的種類。

文章的「主題」是什麼?
訊息是指傳遞者想「表達什麼」,而主題則是傳遞者對於「關於什麼」的表達。雖然主題並非訊息,不過它可以限制住訊息的內容範圍;主題就像是裝著訊息的容器,容器通常會裝進符合大家想像的東西。

主題並非包含主詞」述詞的句子,盡量別把主題寫成一個句子。主題就是主題,訊息就是訊息,最好有條理地分開使用。雖說如此,有時候基於某種理由,像是為了迎合主管的特殊喜好(要求你在主題中表達結論),無法將主題和訊息分開,那也沒有辦法,只好折衷使用像是「擴大的市場」、「猶豫的競爭」、「強化的規則」等,帶有訊息性的主題。

我們可以從內容物的訊息逆推出主題。從具體的資訊推斷出蘊藏其中的「本質」,是邏輯表現力中非常重要的關鍵技巧。

在設定主題時,除了要考慮所涵蓋範圍的大小、時間軸、給人的印象等因素外,也要考量主題與訊息種類是否可以整合在一起。

例如包含以下訊息:

  • 「某機關調查Z市場未來五年,規模成長三倍」
  • 「針對Z市場,許多廠商計畫今後投入新產品」
  • 「在不久的將來,Z市場的需求者,將擁有議價的能力」
以時間軸來說,這三則訊息都是在談未來的Z市場。主題定為「Z市場動向」又大了些,因為沒有明瞭表示出時間軸,而「今後的Z市場」、「預測Z市場」、「未來的Z市場」、「Z市場今後的動向」等,較能表現出時間軸。

高杉尚孝(2011),麥肯錫寫作技術與邏輯思考,大是文化,P16~50.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